(资料图)
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许多患有慢性肠胃疾病的人,心理压力过大时病情会加重。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该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,可能帮助开发治疗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新方法。
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新一期美国《细胞》杂志上发表论文说,用小鼠进行的实验显示,心理压力导致机体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增加,后者经两条路径影响肠神经系统,促使肠道炎症水平上升。
研究人员连续一星期每天让小鼠在狭窄的管道里待3小时,使其心理压力水平上升,然后用一种化学刺激物使小鼠出现类似炎症性肠病的症状。其中一部分小鼠接受药物治疗,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作用。结肠镜检查发现,经药物治疗的小鼠肠道炎症和损伤水平较低,未经治疗的小鼠症状要严重得多。
对小鼠结肠组织样本进行的基因分析显示,糖皮质激素持续保持高水平使小鼠的肠神经胶质细胞发生变化,一些促进炎症的基因活动增强。肠神经胶质细胞分布在胃肠壁中,为肠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,并参与调控肠道功能,糖皮质激素会促使它们产生一种称为CSF1的细胞因子,引发炎症反应。
分析还发现,糖皮质激素水平过高会通过特定的生长因子影响肠神经元,导致神经元成熟程度不足,肠道动力下降。
这项研究显示压力管理可能对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治疗很有价值。炎症性肠炎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,发病机制不明确,很容易复发。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