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合最新气候监测和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和客观方法预测结果,国家气候中心预计:6月18日前后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同时进入梅雨期,入梅时间均较常年偏晚,梅雨期将偏短,梅雨量接近常年到偏少。
(资料图片)
江南地区:预计6月18日前后入梅,较常年(6月9日)偏晚,梅雨期较常年(31天)偏短,梅雨量接近常年(395毫米)。
长江中下游地区:预计6月18日前后入梅,较常年(6月14日)偏晚,梅雨期较常年(32天)偏短,梅雨量接近常年(318毫米)到偏少1~2成。
入梅后,强对流天气活跃,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、龙卷风、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将频繁发生。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,我国局地强降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有增加趋势,极端性更强,需做好大中小河流防汛、城市内涝、山洪地质灾害等的防范工作。
知识点
广义上的梅雨是指初夏时节从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、日本一带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,期间暴雨、大暴雨天气过程频繁出现,降水连绵不断,多雨闷热易生霉,谓之“霉雨”;由于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,故又称为“梅雨”。中国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,即西自湖北宜昌,东至华东沿海,南端以南岭以北的28°n 为界,北抵淮河沿线34°n 一带,涉及上海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多省(直辖市)。
国家气候中心依据国标《梅雨监测指标》开展梅雨实时监测业务。如上图所示,梅雨监测区域划分为3个区域,即江南区(ⅰ)、长江中下游区(ⅱ)、江淮区(ⅲ)
栏目主编:张武
文字编辑:宋慧
本文作者:“国家气候中心”微信公众号
题图来源:上观题图
图片编辑:曹立媛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